鏡花緣(78)

李汝珍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第七十八回 運巧思對酒縱諧談 飛舊句當筵行妙令

  話說眾人離了百藥圃,只見丫鬟稟道﹔「酒已齊備,夫人也不過來驚動,請諸位才女不要客氣,就如自己家裡一樣才好。」眾人道:「拜煩先替我們在夫人跟前道謝一聲,少刻擾過,再去一總叩謝。」說罷,一齊散步。丫鬟預備淨水,都淨了手。香雲引至凝翠館。若花道:「這個坐兒早間妹子胡亂坐了,此刻必須從新拈過才好坐哩。」閨臣道:「早間業已說過,今日這個坐位原無上下,何必又拈?」春輝道:「坐位自然照舊,不必說了。但妹子還有一個愚見:少刻坐了,斷無啞酒之理,少不得行個酒令方覺有趣。若照早間二十五桌分五排坐了,不知這令如何行法。據我主意:必須減去十三桌,只消十二桌,由東至西,分兩行團團坐了,方好行令。」蘭芝道:「若擺十二桌,每桌八人,只坐九十六人,還有四位怎樣坐呢?」春輝道:「由東至兩雖分兩行,每行只須五桌﹔東西兩橫頭再擺兩個圓桌﹔圓桌上面可坐十人,豈非十二桌就夠坐麼?」眾人聽了,齊聲贊好,都道:「如此團團坐了,既好說話,又好行令。」寶雲惟恐過擠,執意不肯。

  眾人那裡由他,各命自己丫鬟動手,又囑寶雲把送酒上菜繁文也都免了。一齊歸坐。丫鬟送了酒,上了幾道菜。

  大家談起園中景致之妙,花卉之多。掌紅珠道:「適才想了一謎,請教諸位姊姊:『無人不道看花回』,打《論語》一句。」眾人想了多時,都猜不出。玉芝道:「妹子向來參詳題義,往往都有幾分意思,無如所讀之書都是生的,所以打他不出。可惜今日只顧對花,無暇及此,明日諸位姊姊切莫另出花樣,務必猜謎頑頑。若把明日再蹉跎過去,不知何日方能再聚。偏偏今日過的又快,轉眼已是下午。剛才紅珠姊姊說『無人不道看花回』,此等句子,妹子最怕入耳,如把『看花回』改做『看花來』,我就樂了,這個『回』字,好象一本戲業已唱完,吹打送客,人影散亂,有何餘味?替換個『來』字,就如大家才去遊玩。興致方豪,正不知何等陶情,我就歡喜了。」青鈿道:「且莫閑談,究竟他這『無人不道看花回』是個甚麼用意?」玉芝道:「據我看來:內中這個『道』字,卻是要緊的。大約所打之句,必定有個『曰』字或有個『言』字在內。至於此句口氣,剛才我已說過,就如一本戲已經唱完,無非遊玩畢之意。」小春道:「若果這樣,只怕是『言游過矣』。」紅珠道:「正是。」題花道:「此謎以人名借為虛字用,不獨靈活,並可算得今日遊園一句總結,可謂對景掛畫。」

  紫芝道:「遊玩一事既已結過,此刻是『對酒當歌』,我們也該行個酒令多飲兩杯了。春輝姊姊可記得前月我們在文杏閣飲酒,我說有個酒令,那時姊姊曾教我吃杯令酒宣令的?後來大家只顧說笑鬥趣,也就忘了。今日難得人多,必須行令才覺熱鬧,莫若妹子就遵姊姊前月之命,吃個令杯宣宣罷。」眾人道:「如此甚妙,我們洗耳恭聽。」

  蘭芝道:「此時如要行令,自應若花姊姊或幽探姊姊先出一令,焉有我們倒僭客呢?」

  若花道:「阿姊此話過於客氣。行令只要鬥趣好玩,那裡拘得誰先誰後。」史幽探道:「今日紫芝妹妹在母舅府上也有半主之分。俗語說的:『主不吃,客不飲』。就請先出一令。行過之後,如天時尚早,或者眾人再出一令,也未為不可。就請飲杯令酒宣宣罷,不怕謙了。」

  紫芝把酒飲過道:「請教蘭言姊姊:妹子宣令之後,如有不遵的,可有罰約?」蘭言道:「不遵的,罰三巨觥。」紫芝道:「既如此,妹子宣了。諸位姊姊在止﹔妹子今日這令並非酒令之令,是求題花姊姊先出一令之令。如有不遵的,蘭言姊姊有言在先。題花姊姊請看,妹子又飲一杯了。」題花道:「莫講一杯,就飲十杯,我也不管。這三巨觥我也情願認罰。但為何單要派我呢?」紫芝道:「妹子初意原要自出一令,因人數過多,意難全能行到﹔意欲拜懇公議一令,又恐推三阻四,徒然耽擱﹔因姊姊天姿明敏,一切爽快,所以才奉求的。」眾人道:「此話卻也不錯。就請題花姊姊先出一令,如普席全能行到,那更有趣了。」題花仍是推辭,無奈眾人執意不肯。題花道:「大眾既聽紫芝妹妹之話,都派我出令,我一人又焉能拗得。令雖要出,但妹子放肆也要派一派了,先請諸位姊姊吃個雙杯。」眾人都飲了。題花道:「再請紫芝妹妹格外飲兩杯。」紫芝無法,只得飲了。題花道:「格外這兩杯,可知敬你卻是為何?」紫芝道:「妹子不知。」

  題花道:「是替你潤喉嚨的。把喉嚨潤過,好說笑話﹔笑話說過,我好行令。」

  紫芝道:「你左一個雙杯,右一個雙杯,都教人吃了,此刻又教人說笑話,竟是『得隴望蜀』,貪得無厭了。也罷,我就把『貪得無厭』做個話頭:當日有個人甚是窮苦。一日,遇見呂洞賓,求其資助。洞賓念他貧寒,因用『點石成金』之術,把石頭變成黃金,付給此人。以後但遇洞賓,必求資助,不幾年,竟居然大富。一日,又遇洞賓,仍求資助,洞賓隨又點石成金,比前資助更厚。此人因拜謝道:『蒙大仙時常資助,心甚感激﹔但屢次勞動,未免過煩,此後我也不敢再望資助,只求大仙賞賜一物,我就心滿意足了。』洞賓道:『你要何物?無不遵命。』此人上前把洞賓手上砍了一刀道:『我要你點石成金這個指頭!』」蘭言笑道:「這雖是笑話,但世間人心不足,往往如此。」春輝道:「怪不得點石成金這個法術如今失傳,原來呂洞賓指頭被人割去了。」

  紫芝道:「笑話說了,請出令罷。」題花道:「所謂笑話者,原要發笑﹔剛才這個笑話並不發笑,如何算得?也罷,我同你豁拳賭個勝負,輸家出令,何如?」紫芝道:「你要豁拳,我倒想起一個笑話:一個騎驢趲路,無奈驢行甚慢,這人心中發急,只是加鞭催他快走。那驢被打負痛,索性立住不走,並將雙蹄飛起,只管亂踢。這人笑道:『你這狗頭也過於可惡!你不趲路也罷了,怎麼還同我豁拳!』」眾人笑道:「這個笑話可發笑了,請出令罷。」題花道:「既派我出令,焉敢不出。但必須紫芝妹妹再飲兩杯,我才出哩。」

  紫芝道:「諸位姊姊!剛才我同眾人飲過之後,他又教我格外飲兩杯﹔及至飲過,他又教我說笑話:此時笑話說了,他又教我再飲兩杯:這明明要同我歪纏了。他的意思,總因我派他出令,所以如此。妹子因他只管歪纏,忽又想了一個笑話:有一富翁帶一小廝拜客,行至中途,腹中甚饑,因同小廝下館吃飯。飯畢,店主算帳,誰知富翁吃的只得白飯兩碗,那小廝吃的除飯之外倒有一菜。富翁因他業已吃了,無可奈何,只得忍痛還了菜帳。出了飯館,走未數步,富翁思及菜錢,越想越氣。回頭望見小廝跟在後面,因發話道:『我是你的主人,並非你的頂馬,為何你在我後?』小廝聽了,隨即趲行幾步,越過主人,在前引路。走未數步,富翁又發話道:『我非你的跟班,為何你在我前?』小廝聽罷,慌忙退後,與主人並肩而行。走未數步,富翁又發話道:『你非我的等輩,為何同我並行?』小廝因動輒得咎,只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富翁滿面怒色道:『我實對你說罷,你把菜錢還我就好了。』」題花笑道:「若非派他吃酒,諸位姊姊何能聽這許多笑話。適才我倒想了一令,往常人少,很無意味﹔今日喜得人多,倒可行得,也可算得雅俗共賞。但過於簡便,不甚熱鬧,恐不合眾人之意,必須大家公同斟酌才好。」史幽探道:「只要雅俗共賞,我就放心。若是難題目教人苦思惡想,那不是陶情取樂,倒是討苦吃了。並且今日有百人之多,若全要行到,也須許多工夫﹔能夠令完,大家回去不至夜深,那才好哩。請姊姊宣宣罷。」題花道:「此令也無可宣。就從妹子說一句書,無論經史子集,大家都『頂針續麻』依次接下去。假如我說『萬國咸寧』,第一字從我數起,順數至第四位飲一杯接令。」

  蘭言道:「既如此,就請姊姊起令。但量有大小,必須定了分數,使量大者不致屈量,量小者不致勉強,方無偏枯。據我愚見:大量一杯,小量半杯﹔內中還有半杯也不能的,亦惟隨量酌減,這才好哩。」題花道:「此話極是。」因飲一杯道:「妹子有僭了。但我們蒙老師盛意寵召,又蒙寶雲……七位姊姊破格優待,今日之聚,可謂極歡了。我就下個注語:『舉欣欣然有喜色。』……」

  只見眾丫鬟來報:「長班才從部裡回來,說現奉太后御旨,命諸位才女做詩,所有題目卷子,已分送寓所去了。」眾人聽了,茫然不解。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昔曹大家《女誡》云:「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節而不可無者也。今開卷為何以班昭《女誡》作引?蓋此 書所載雖閨閣瑣事,兒女閑情,然如大家所謂四行者,歷歷有人: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
  • 據仙姑說得其難其慎,斷不可逆天而行。但梅乃一歲之魁,臨春而放,莫不皆然。何獨嶺上有十月先開之異?仙姑所謂號令極嚴、不敢參差者安在?世間道術之士,以花為戲,布種發苗,開花頃刻。仙姑所謂稽查最密、臨期而放者又安在?
  • 話說武后賞雪心歡,趁著酒興,又同上官婉兒賭酒吟詩。上官婉兒每做「雪兆豐年」詩一首,武后即飲一杯。起初是一首詩一杯酒,後來從兩首詩一杯酒慢慢加到十首詩一杯酒。上官婉兒剛把詩機做的略略活了,詩興還未一分,武后酒已十分。
  • 話說麻姑聞百花仙子之言,不覺笑道:「你既要騙我酒吃,又鬥我圍旗,偏有這些尖嘴薄舌的話說!我看你只怕未必延齡,反要促壽哩。若講著棋,我雖喜同你著,卻又嫌你……」百花仙子道:「這卻為何?」
  • 話說太監把炭火預備,上林苑牡丹二千株轉眼間已用炭火炙了一半﹔群芳圃也是如此。上官婉兒向公主輕輕笑道:「此時只覺四處焦香撲鼻,倒也別有風味。向來公主最喜賞花,可曾聞過這樣異香麼?」公主也輕輕笑道:「據我看來今日不獨賞花,還炮製藥料哩。」
  • 話說武后吩咐擺宴,與公主賞花飲酒。次日下詔,命群臣齊赴上苑賞花,大排筵宴。並將九十九種花名,寫牙籤九十九根,放於筒內。每掣一籤,俱照上面花名做詩一首。--武后因前日賞雪,上官婉兒做了許多詩,毫不費力,知他學問非凡。
  • 話說這位唐秀才,名敖,表字以亭。祖籍嶺南循州海豐郡河源縣。妻子久已去世,繼娶林氏。兄弟名唐敏,也是本郡秀士。弟婦史氏,至親四口,上無父母,喜得祖上留下良田數頃,盡可度日。唐敏自進學後,無志功名,專以課讀為業。
  • 呂氏道:「將來全仗姑夫指教。如識得幾字,那敢好了。但他雖末讀書,卻喜寫字,每日拿著字帖臨寫,時刻不離。教他送給小山姊姊批改,他又不肯。究竟不知寫的何如。」唐敖道:「姪女所臨何帖?何不取來一看?」
  • 多九公笑道:「此鳥雖有銜石填海之異,無非是個禽鳥,近海之地,何處不可生,何必定在發鳩一山。況老夫只聞鴝鵒不逾濟,至精衛不逾發鳩,這卻未曾聽過。」
  • 就命各兵在山前山後播種五穀,積草屯糧,並暗暗招集人馬。三人住了幾日,屢要告歸,因史、洛二人再三挽留,又住幾時,才同回淮南。見了文蕓,把上項話說了。文蕓正在三番兩次差人打聽,今見他們回來,這才放心。余承志見了妻子、妹妹,也把此事告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