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昨日的笨拙

作者:青松
昨日的笨拙已經遠去,在生活的磨煉下,我們慢慢長大,對萬事都更加從容。(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252
【字號】    
   標籤: tags: , ,

女兒班上組織活動,下個月要去野炊。她提出跟我學做菜,我欣然同意。

以前嘮叨過幾回,讓女兒學著下廚。她要麼忙作業,要麼忙畫畫、彈琴,反正興趣不在廚房。我問女兒,如果將來離開家自己生活,不會下廚怎麼辦。她總是很輕鬆地說,做飯沒什麼難,不用刻意學,看看就會的。

這次,女兒進到廚房,我發現她做什麼事都十分彆扭。洗菜的時候,動作無比慢;切菜的時候,完全不分大小;持菜鏟的時候,只拎住最上面,好像鏟子隨時都要飛;加鹽的時候,費好大勁才用勺盛出一點……

看著女兒的動作,我問她:「就你這廚藝,還去野炊,能吃上飯嗎?」女兒哈哈大笑,回說沒問題。我繼續評論,她平時練習太少,導致動作那麼笨拙。女兒反駁道,不是笨拙,是不熟悉、動作慢。說完,她嘟噥一句:「你剛開始學做飯時也這樣吧。」

聽到這句話,我思緒回到小時候,與媽媽真有過類似的對話。記得媽媽經常怪我在廚房裡做什麼都笨手笨腳,我也總是頂嘴說能做出吃的就可以。可能在媽媽眼中,我那時候的動作簡直沒法看,而我自己卻覺得沒什麼。

印象中,沒怎麼刻意學過做飯,在家都是忙讀書、學習。但是,後來出去念書、工作,好像不知不覺就會做飯了。可能憑藉記憶的碎片,回想媽媽在廚房做菜的大體步驟,便付諸實踐,慢慢就越來越熟練了。

如今看到女兒下廚的樣子,我才意識到自己現在與小時候比已是天壤之別。那昨日的笨拙已經遠去,在生活的磨煉下,我們慢慢長大,對萬事都更加從容。我想女兒將來也會一樣,最終能嫺熟地在廚房忙碌。

所以,每個人都會一點點成長,任何時候都不必強求自我,只樂觀陽光地活著就夠了。我們隨著日子的流動安然生活,最初的笨拙會悄悄褪去。只要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刻,最終便不會辜負這個世界……@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京僉都御史海瑞先生,不幸病死在衙門內。同鄉蘇民懷, 檢點他的遺物,只見竹籠中僅有俸銀八兩,葛布一匹,舊衣服若干件而已。
  • 某乙心想:「物各有主,別人如果因為遺失這些錢而喪失名譽、失去性命,我怎能心安理得......」
  • 東西方文化裡的龍無論是形象、代表的意義,或者在神話傳說裡都大相逕庭。
  • 這一幕很多人都不陌生:妳對丈夫不斷抱怨,但他卻依然故我,你們對彼此感到越來越不滿。專家指出,嘮叨對婚姻的殺傷力等同於外遇或經濟困難,是婚姻關係的致命傷。知名人際關係學大師卡內基也曾大嘆:「嘮叨是愛情的墳墓」。專家建議,親密如夫妻,更應互敬互諒,學習以正向的表達方式真誠溝通想法和感受,取代怨恨和苛求。
  • 甲:「婚前我怕聽不到太太講的『情話』,所以裝了助聽器,婚後我拿掉了。」 乙:「為什麼?」
  • 所謂事出有因,從事件結果可追溯原因,某些作為也必然有一定的結果;假如我從這層因果關係去思維,料到兒子對刷牙總是敷衍了事,早晚會牙疼蛀牙的,自己未雨綢繆,早做心理準備,事情發生如預期就不會一味指責與抱怨,而是先關心他、安慰他,再做下一步的指示。原來平凡的親子互動中也能學習一份超脫的智慧。
  • 我來美國探親旅遊,感受最深的地方之一,是中美兩國在購物上有許多不同之處。   我來自陝西西安。拿購物商店服務員的態度來比,亞特蘭大未必比西安好多少;商品的品種,這裡也未必比西安豐富;但是,當顧客進商店的門之後,兩地就漸漸的拉開了距離。在西安,無論你逛超市還是去小商店,顧客都得先把隨身提包存入指定的櫃子中,領個牌子空手進店。我想商家對顧客如此做法原因恐怕有二:一是方便顧客購物;二是提防小偷(這是主要的)。規定是人家訂的,你不存包,就無法進入,你毫無辦法。
  • 光緒年間,有一個江蘇人某甲,在上海租界某洋貨商行從商,主人欣賞他的誠實,對他很信任。某年端午節前幾天,主人派某甲帶著小皮囊去南市收款。某甲從早上到中午,收得銀洋一千八百餘元。某甲又飢又渴,又惦記趕緊回去,匆匆在十六鋪茶樓喝點茶,就回商行了。
  • 絲織品織成以後還是生絲,要經過煮練之後,才能成為熟絲。煮練的時候,用稻稈灰加水一起煮,並用豬胰脂浸泡一晚,再放進水中洗濯,這樣絲色就能很鮮豔。如果是用烏梅水煮的,絲色就會差一些。
  • 若有一天,中國人能在自己的國家暢所欲言,或許這個國家才能成為他們心中真正的家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