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帝師早有預兆 南朝高僧慧約行神蹟

文/周曉輝
示意圖,圖為清 黃增《黃增人物(二)冊.人物故事六》。(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代皇帝好佛好道者不在少數,南朝梁武帝就是其中之一。史載,天監十八年(公元519年)四月初八,梁武帝在建康(今南京)華光殿受菩薩戒。當天,僧俗雲集,人數高達十萬多人,但見香花伎樂,佛事盛況空前。

高僧慧約先為梁武帝書寫「願皇成佛」四字,然後梁武帝受戒。受戒完畢,梁武帝向慧約執弟子禮,作為帝師的慧約與梁武帝並排而坐,梁武帝還叮囑臣下尊稱法師為「智者」。當天,除了梁武帝外,還有包括皇儲、嬪妃、道俗士庶等共計四萬八千人皈依佛門,成為佛家世俗弟子。受戒時,有一群喜鵲落在層層的石階上,頗為壯觀,等到受戒禮畢才飛走。

這一幕其實早在慧約出生前就已被預言。慧約,本姓婁,名靈璨,字德素,浙江東陽烏傷人。他的祖先為東南望族,世代為官,八世祖婁峻是三國東吳散騎常侍,慧約的父親則任齊朝郡守屬員。曾有善占卜者看了婁家的祖墳後預言道:「後世當有苦行得道者為帝王師的人。」

慧約出生前後亦有異象。一天,慧約的母親劉氏夢見一個長人擎著金像讓她吞下,又見紫光繞身,因而有孕。懷孕後她覺得精神爽發,思理明悟。等到慧約出生的那天,他香氣滿身,皮膚白如雪,父親因此給他起名為靈璨。

小小年紀的慧約就與其他孩童不同,他非常喜歡用沙子堆砌成佛塔,壘石為高座。7歲時他就要求入學學習,很快就可以誦讀《孝經》、《論語》乃至史傳,而且還頗有見地。

別看慧約年齡小,卻常懷悲憫之心。其宅子南邊有一座果園,很多孩子前去採摘,看到果園主人為此難過後,慧約將所摘還給主人,自己空手而歸,並且從此再不前去。還有因為他見過桑蠶作繭而死,所以便不肯再穿絲綢衣裳。

慧約的叔父喜歡狩獵,而且狩獵後還親自屠宰獵物,慧約多次勸戒他也不聽,不忍殺生的慧約決意從此改吃素食。而他的叔父背著他仍恣意殺戮,直到有一天他的叔父夢見一個紅衣人手持矛戟對他說:「你終日殺生,菩薩教化你也不聽,今天就來索拿你。」其叔父驚醒後汗流浹背,第二天早晨就把所有的獵具毀掉,從此不再狩獵殺生。此後,慧約去到叔父常常狩獵之所,居然有數十頭麋鹿追隨在他身邊,似乎要感謝他的救命之恩。

示意圖,圖為明陳洪綬《童子禮佛圖》軸,絹本。(公有領域)

婁家人一向崇尚道學,且沒有聽聞過佛法,其家周邊也沒有任何寺廟,但慧約卻感覺冥冥中有佛法的力量。在他8歲時的一天,一個雲遊和尚上門討水喝,喝完後,他用手指著東方說:「你可以去剡中學習佛法,那裡佛事興盛。」說完,和尚就不見了,慧約這次明白自己遇到了神人。

考慮到慧約年紀還小,他的父母並沒有馬上讓他前往剡中。直到12歲才將他送到剡縣寺院裡學習佛法。在剡縣的六年期間,慧約遊遍各個寺院、山川,苦讀佛經,因此受到當地僧俗的敬重,人們都稱他為「少理妙達」的婁居士。

在17歲這一年,慧約正式落髮出家,拜當時很有名氣的慧靜為師,法號慧約。之後,他跟隨師父住在剡州的天柱寺、梵居寺和西台寺修行達十二年,慧約深受師父賞識。慧靜曾寄望他振興佛法。在慧靜圓寂後,慧約繼續在天柱寺修行,後來不再吃食物。

慧約的風采為當時的達官顯貴所敬仰,這包括齊朝的竟陵王蕭子良和齊太宰文簡公褚淵。蕭子良曾請他到王府講經,並預言他今後會成為佛門的領袖。

篤信佛法的褚淵一次生病時大白天睡著了,還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有天竺僧人說:「菩薩當至,尋有道人來者是也。」不久,慧約到來,褚淵的病立即就好了,因此請受佛家五戒。褚淵當上尚書令後,還請慧約住在他的府中。

還有齊朝的給事中婁幼瑜非常有學問,且是慧約的族祖,但是他每次見到慧約都主動見禮。有人問他原因,婁幼瑜說:「菩薩出世,方師於天下,豈老夫致敬而已。」很多人不明白這話的意思,只有王文憲明白是何意。

對慧約非常敬重的還有齊朝著名文學家、時任東陽郡太守的沈約。恰逢慧約要回故鄉為父母修墳,沈約就與法師乘船同行,其後還同遊金華山。

沈約與慧約法師乘船同行,其後還同遊金華山。示意圖,圖為明人《林屋觀月》局部。(公有領域)

此後,慧約常入金華山,或停留在赤松澗。有個叫丁德靜的道士在居所暴亡。人們傳說,是為山精所殺。長山縣令徐伯超馬上請慧約移居於此,不久神魅弭息。後來慧約白天靜臥時,見兩名青衣女子從澗水中出來,行禮後懺悔說:「因為夙障深重,墮此為水精,晝夜煩惱。」因此請求受戒。慧約立即為她們授以歸戒,自此該地的災怪永絕。慧約在那裡住了一年多,辟穀靜修,只吃麻棗維生。

天監元年(502),沈約因助梁武帝開國有功,升任尚書左僕射,因此請慧約住進官府。512年,沈約改任丹陽尹,慧約告訴他:「檀越福報已盡,貧僧未得滅度。」果然,第二年,沈約離世。其預言很準。

梁武帝當上皇帝後,因為崇佛,常把慧約請進宮去講經,在他提出進佛門受菩薩戒、需選擇高僧做師父時,梁武帝在名僧雲集的京都獨選了慧約法師。遂有了開篇那一幕。在梁武帝的帶動下,舉國上下都崇信佛法。

公元526年,梁武帝在慧約的老家金華山敕建智者寺。

大同元年(535)八月,慧約派人砍掉門外的樹枝,並說:「輿駕當來,勿令妨路。」眾人都不知他說的話是何意。

九月六日,慧約病臥在床。他神識愉快,沒有一絲煩惱,他對弟子們說:「我夢見佛國四部大眾,幡花羅列,在空中迎我凌雲而去。福報當訖。」他又夢見一老翁披頭散髮,手執錫杖要見他。他知道,這是著名的寶志和尚。

到了十六日那一天,他告訴梁武帝派來探視的侍臣,說他自己「今夜當去」。五更時,忽然異香滿屋,左右肅然。慧約告誡弟子勤加修行後,合掌進入涅槃,時年84歲。二十九日,葬在寶志和尚墓旁。@*#

參考資料:

《神僧傳》卷四
《續高僧傳》卷六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代詩壇有一位才女,長於書香之家,嫁入詩禮之族。她身邊的親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這個文學家族中,一顆光華熠熠的明珠。
  • 山東才女王照圓,不僅是郝懿行治學生涯上的賢內助,自己也留下了補註古文的專業著作。
  • 飄然塵外,一潔如斯,她是一株淡雅超然的凌波水仙;欲飛還歇、徘徊空階,她也是一隻漂泊半生的秋日殘蝶。
  • 清代這位出身江南書香門第的小女孩──沈善寶,不僅能詩擅畫,甚至能用書畫換取錢財,承擔養家的重任。她不僅是神童,更是才華與擔當兼備的傳奇女生。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席佩蘭,本名蕊珠,字韻芬,又號道華。她生於常熟望族,祖上世代為官,亦多文人雅士。她的祖父是大詩人吳偉業的外孫,有詩集四卷;兩位姑姑皆是閨秀詩人,二姑姑席仲田更有兩卷《綠窗小詠》,是家族引以為傲的才女。席佩蘭八九歲時,便熟讀《詩經》,以姑姑們為榜樣,鑽研詩藝,積澱了文思敏捷、辭令嫻雅的才華。
  • 明清之交的江南無錫,既有粱溪回流、蠡湖煙波之風光,也有名流薈萃、詩賦鼎盛之風流。這片吳中繁華之鄉,在閨秀文學盛況空前的時代,也孕育了一位以詩詞傳世的才女——顧貞立。
  •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世之男子,而鍾於婦人。」明清以來,許多文人認同這一論點,重視女子才華,因而這一時期才女大量湧現,才女文學之繁榮,也大大超越以往的朝代。 古人品評明清才女,大多推舉商夫人為冠。這位商夫人,就是名重一時的江南賢媛商景蘭。富庶而風雅的江南大地,才、德、貌俱佳的名媛閨秀數不勝數,商夫人為何能居首位?她又具有怎樣的英靈之氣呢……
  • 西湖之畔,段家橋頭,有一處小攤格外引人矚目。攤位上擺著一幅幅頗具元人筆法的淡墨山水,畫作上題著娟秀的小楷——「黃媛介」,攤主恰恰是位布衣荊釵的少婦。一旦賺夠一日的生活費,她就匆匆收攤,不肯再作畫。 女子拋頭露面來養家糊口,在古代稱得上是一大奇聞。這位獨行特立的女子,正是晚明嘉興的名媛淑女黃媛介。她和姐姐黃媛貞,更是一對才女姐妹花。時人對她們有一段知名的評價……
  • 「我謝絮才,生長閨門,性耽書史,自慚巾幗,不愛鉛華……」一齣獨幕劇,一場獨角戲,吟唱著清代女子的才情與心志。這部雜劇名為《喬影》,甫問世就被之管弦,傳唱大江南北,其流行程度,頗似有井水處必歌柳永詞的盛況。
  • 次次都能逢凶化吉,他為什麼如此幸運?蔣家與布袋和尚的奇特緣分……虛雲和尚憑藉什麼,收服了民國政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