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政治領袖蔣經國與他堅守的信念

作者:仰岳

1937年4月,蔣經國(左)由蘇聯返回中國後晉見父親蔣中正(右)時合攝於漢口。(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0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六、七任總統,也是國際知名的政治領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尤其是他晚年對黨外人士的寬容態度,以及頂著壓力開放黨禁、報禁等一系列的政策,讓台灣走向民主憲政的道路。

蔣經國在十六歲時,就感於中國情勢將有極大變局,因此抱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決定前往俄國留學。在出發前夕,父親蔣介石更進一步要求蔣經國熟讀《國父遺教》以及中國歷代經、史、子、集,強化傳統文化的基本素養,以抗衡共黨思想的毒素。

蔣經國留學俄國期間,共產國際全面向中國滲透,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蔣介石洞悉共黨威脅,下令與蘇俄絕交並進行清黨工作。俄共首領斯大林為了報復此事,便將所有在俄國的中國留學生當作人質,蔣經國被趕出莫斯科,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偏遠農村去做苦工。

這時蘇俄想利用蔣經國當作籌碼,逼迫蔣介石停止剿共,但蔣介石絲毫不肯讓步。他在日記中寫道:

余望經兒返國心切,但絕不作絲毫損害國家利益之事,以換取經兒返國之條件,否則我寧可無後代。

最後,在對日抗戰爆發、國際情勢出現變化後,蔣經國才得以獲准回國。返國後的蔣經國從擔任基層幹部開始,起先擔任江西省行政督察專員,他建立「青幹班」訓練全省的青年代表,先後五年將當地的菸、賭、毒、娼等陋習一一根除,他的政績卓越,民眾給了他「蔣青天」的稱號。

1940年3月,蔣經國(後)到重慶向蔣中正(前)報告贛縣情況時合影。(公有領域)

不久後他至重慶市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抗戰結束後,又擔任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談判東北領土問題,當時他便知悉蘇聯暗中扶持中共、準備奪權之情形,並向父親蔣介石報告,然而中國情勢每況愈下,最後中共奪取了政權,蔣經國隨父親到了台灣。

他檢討了敗退台灣的教訓,在軍事方面,主要是政治作戰教育不足,而裁軍過程又失當。因而他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歷練情治系統,並主導成立政治作戰學校以及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蔣經國決心要做好全民在政治思想上的工作,以防止共黨的滲透,他擔任第一屆反共救國團主任的時間長達二十年。

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合照。(鍾元翻攝/大紀元)

1956年蔣經國又主掌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帶領退伍軍人從事開闢中橫公路等交通、民生建設。其後又陸續擔任國防部長及行政院長等重要職務。

在行政院長任內,他主導推行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尤其是十大經濟建設,成功地讓台灣擺脫石油危機,在這段期間,台灣經濟快速成長,邁入已開發國家之列,成了亞洲地區新興國家的典範。

「世紀交通—運輸重要檔案展」2013年9月30日在國父紀念館開展,圖為先總統蔣中正伉儷與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於東西橫貫公路上合影。(鍾元翻攝/大紀元)

這段期間國際情勢也有重大變化,中共取代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共產國際勢力滲透至東歐及東南亞地區,這期間中共對中華民國的打壓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蔣經國於1972年9月29日在立法院的報告以「反共復國的總目標絕不改變」為題。他在報告中一直強調,台灣這一塊復興基地,已成了大陸地區人民的希望,台灣是反共產及反暴力的聖火明燈。

蔣經國繼承遺志:反共國策

蔣中正(右)與長子蔣經國(左),1954年。(公有領域)

1975年蔣介石總統因病逝世,蔣經國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並於三年後擔任中華民國第六、七任總統。

蔣介石訓子書。(仰岳翻攝)

蔣經國在其著作《守父靈一月記》及《我的父親》中也談到了他繼承父親信念的過程:

午睡後坐於父親靈旁,想起父親領導全國以反共救國、實現三民主義為奮鬥之目標,而我將近五十年來之政治生活,深切認識共產黨乃是邪惡魔鬼,殺人凶手,所有威脅、利誘、欺騙、分化之伎倆,無所不用其極;尤其血氣方剛之青年人以及苟且偷生之徒最容易上當,一入圈套即無法自拔。

凡此種種,實為此一時代人類之大悲劇,但是吾人皆應了解,邪魔乃無法久存,最後必將被正義、正氣所消滅,吾人只有以絕不妥協之態度抵抗共黨,方能生存,方能勝利,而人類歷史亦將會證明此一道路乃是最正確的……

父親承襲並要力行的是中國正統思想,是與共產主義勢不兩立,是反極權、反侵略、反奴役、反迫害的王道精神,也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道……

蔣經國在擔任總統期間,除經濟、內政工作外,另一方面強化國民黨的黨務工作,他多次於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發表「認清共匪的騙局」、「堅守反共的精神堡壘」、 「中國國民黨的獨立性、存在性、發展性」等演講,要求國民黨黨員落實反共國策。他明確表示,共匪是與中國人民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的敵人,因此國共之間永遠不會妥協,亦永無任何和談之可能。蔣經國也認為,與共匪和談是自取滅亡的行為,因為中共所謂的「國共合作」,就是要以「合作」來達到其消滅國民黨的陰謀。

他多次在立法院的施政報告中,要求全民凝聚對共黨的認識,他引用蘇共領導人列寧曾說過的話:「明天我要把這個敵人用繩子絞死、勒死,但是今天晚上我還可從這個明天我要絞死的人手中,買到用來絞死他的繩子。」深刻了解共黨本質的蔣經國說:「這句話值得我們警覺,今天我們在這個環境中,一定要認識敵人,不了解敵人,就是盲目,也是麻木。」

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正式宣布,台灣於次日零時起解嚴。(公有領域)

蔣經國在晚年開放了報禁、黨禁,促台灣走上民主憲政的道路,而這段時間中共也不斷利用各種方式對台灣利誘滲透。但他一生中,始終堅守父親蔣介石的告誡,與中共始終保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政策。

時至今日,台灣成了中華文化傳統復興的基地及亞洲民主的燈塔,這一切和二位蔣總統前後的努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蔣經國當初承襲父親堅守的反共信念及言論,在現今看來,更具有時代意義。@*#

參考資料:

◎《平凡 平淡 平實的 蔣經國先生》李元平著  青年戰士報出版 民國65年
◎《點滴在心頭 : 42位身邊人談二位蔣總統》朱秀娟/採訪,陳秋美編輯,天下文化出版  1995年
◎《我的父親 蔣中正》蔣經國 著 燕京文化事業 出版 民國65年
◎《守父靈一月記》蔣經國 著 三民書局出版 民國65年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75年4月5日午夜,一代偉人蔣介石與世長辭,當時原本是晴朗的天空,卻突然烏雲密布,接著是轟轟的雷響,一陣傾盆大雨排山倒海而來。
  • 人死後必須下葬,因為中國人歷來講 「入土為安」,這樣無論是對逝者還是其家人,才能夠得到心安,然而,蔣介石先生卻一直未能入土下葬。
  • 這是兵家大道修行的慈悲。對於這些早已置生死於度外的將軍、士兵來說,死亡無法成為修行的考驗,那麼人間的最苦的囚徒之災,就成了對他們未來承付救度使命的奠定和檢驗。當然,孫立人對這種迫害是不能認可的,軍人效命疆場、收復國土是本分,在戰鬥的艱辛、勞苦中受罪樂得其所,為什麼要在這樣的冤屈牢獄中蹉跎消磨?
  • 上個世紀台灣大名鼎鼎的國民軍陸軍二級上將、曾任國家安全委員會祕書長的蔣緯國,乃是蔣介石的次子,其兄長是曾任台灣總統並推進台灣民主的蔣經國。
  • 台灣民主自由
    蔣經國先生是中華民國第6、7任總統。他知人善任,啟用一批優秀的官員,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經濟起飛的國家,成為當時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他晚年也解除了種種的政治禁令,讓台灣走向民主化。曾有民調統計,有超過半數的台灣人民認為他是最受到懷念,也是對台灣貢獻最大的總統。
  • 歷史上的今天,林肯:失身草莽良亦寇,一朝稱王賊亦雄。天地黑白早有定,是非成敗轉頭空。獨立自由血鑄就,想拿走就拿走?不中!
  • 蔣介石是近代知名的領導者,大多數人普遍以為他是一位冷酷的軍事強人,其實檢視他的日記與過去侍衛的回憶錄,可發現許多他個人在私底下與人熱情互動、為人設想的小故事,這些故事在他「車遊」期間最為多見,而「車遊」則是他個人最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
  • 西元1900年,八國聯軍攻向北京,這一年是中國近代史的關鍵時刻,湖南名士唐才常與革命黨領袖孫中山都在此年發動了大規模的起義活動,然而這些起義事件最後都以失敗收場,這一年也是革命黨人普遍感到最為低潮的一年,然而孫中山並不氣餒,本文將述說他在惠州起義前後的小故事…...
  • 上海市,不單中國人口最多的城市,自民初以來也是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同時它也是中國近代革命家孫中山駐足居留最久的地方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