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土上的高僧足跡(12)五代篇

【文史】風雲亂世中的布袋和尚

皇甫容

明末清初《十子鬧彌勒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169
【字號】    
   標籤: tags: , , ,

當大唐落下華麗的帷幕,五代十國開始聯袂上演紛爭大戲。雖為亂世,但令後世歎為觀止的雕版印刷術,卻在此時得到廣泛的運用和推廣,這是五代重要的文化成就之一。除此之外,在五代紛爭的背景下,一位從容灑脫,笑走塵寰的布袋和尚,以忍世間難忍之事的大度胸襟,成為五代最為傳奇的人物。

布袋和尚,也稱為長汀子布袋禪師。關於他的出身也頗為傳奇。據說,唐朝末年明州奉化的龍溪上漂來一捆柴,柴上有一幼兒,長汀村的張重天看到這小兒小手小腿胖乎乎圓滾滾的,還不停地咧嘴憨笑,心下歡喜得不得了,就把他抱起來,這才發現他的墊子是一個青布袋。張重天把小兒抱回家中撫養,取名為「契此」。因為他在長汀村長大,故號「長汀子」。

契此長大後,到寺院剃度出家。他以禪杖繫著一個布袋,孤身一人雲遊天下。他見物乞物,見食乞食,凡是乞來的東西全部裝入布袋中,所以又稱為「布袋和尚」。

明張宏畫《布袋羅漢》,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據說,他每次乞討的時候,身邊常有十八個童子跟著他,人們不知道童子來自何處,趕也趕不走。夏季炎熱,布袋和尚在溪水中洗浴,這群童子就嬉戲他。當時一位善於畫畫的陸生,就將布袋和尚畫在了一座寺院的牆壁上。

他行走世間,廣行教化,累的時候隨處找個地方就可以睡覺休息。他有一首偈語:「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正是他雲遊天下,廣結善緣的真實寫照。

一名姓陳的居士問他,怎麼做才能不墜入議論他人是非的漩渦。布袋和尚就為他唱了一首《忍辱偈》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泱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要使此心無掛礙,自然證得六波羅。」

大意是:這世上是非愛恨真是太多了,但仔細想想又能如何?如果能放寬心胸就能忍下屈辱,若能放開心胸,就能把黑暗消磨。無論對於知己,還是冤家,能夠彼此敦睦相處,心中不為愛恨所傷所惱,身心自然恬淡自在。

雖然布袋和尚特立獨行,但是獨具慧眼的人非常尊崇他。一天,有人請布袋和尚用齋後,又懇請他在家中留宿,以盡弟子恭敬之義。次日清晨,布袋和尚就在這戶人家的大門上寫了一首偈語,他說到自己的身上有一尊佛,但是世人都不曉得。這尊佛不用雕琢,也不用泥塑,畫不出來,也偷不走。他清淨的神思皎潔得就像天上的日月。雖然是一個身體,但是可以分身為千百億個。

後梁貞明二年(916年)三月三日,布袋和尚圓寂之前,在岳林寺東廊下端坐在一座磐石上,說了一首偈語:「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說完偈語,安然圓寂。

這時,人們方才曉得,原來布袋和尚是彌勒的化身。因此江浙一帶的百姓,就以他住世時的形象,競相請畫工圖形畫像,以便時常焚香禮拜。(《宋高僧傳》卷21)

1765年佚名畫家繪《布袋和尚圖》(公有領域)

一段亂世演繹的傳奇布袋,留下長長的寓意。隨著彌勒行走世間的口袋,似乎在提醒著人們,將世間的煩惱裝入布袋中,放下心中的是非恩怨,便會收穫取之不盡的福德。

布袋和尚曾對農夫說:「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他用極其淺白的語言告訴世人,善於樂施的人,就能不斷耕耘自己的幸福之田。當你低下頭,忍住心中的氣怨,卻能在低頭的瞬間,看到水中映出的那片廣闊的天空,原來那高不可及的天,正在自己的眼中啊!所以布袋和尚說:「退後原來是向前。」

或許,布袋和尚的故事應該到此就要結束了。不過,在時光的長河中,意外地蕩起千層的漣漪,層層的波光,透著時間的光華,又分外地耀眼閃爍。

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宋哲宗賜封布袋和尚為「定應大師」。崇寧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捐建閣,將彌勒像塑造於寺內,宋徽宗賜閣名為「崇寧」。杭州靈隱寺對面的飛來峰上,遍布五代以來的三百多尊石窟造像。其中最大的一尊造像,就是以布袋和尚為原型的彌勒造像。

靈隱寺旁飛來峰造像石窟群中的布袋和尚像(Mr. Tickle/維基百科)

明末清初的一幅繪畫《十子鬧彌勒圖》 。但見畫中彌勒體態豐腴,袒胸露腹,笑容可掬。看他右手提握佛珠,依著布袋而坐。周圍的十名小童神態各異,頗為淘氣頑皮,他們或是爬到彌勒的肩上,或是拉扯他的耳朵,或者扯要他的禪杖,又或者扯要佛珠。頑童的嬉戲和彌勒的慈祥,使畫面栩栩如生。

彌勒大度包容,忍世間難忍之事,了卻人間多少憂愁;滿腔喜悅,笑卻天下古往今來多少是非恩怨。彌勒的慈悲、容天容地的寬廣胸懷,是不是讓您看到也莞爾一笑呢?@*#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時北宋與遼國的邊境長達千里,除了這三關之地以外幾乎是平原無險可守,所以必須以有限的兵力守住重要的據點,才能力保中原文明免於外族的侵犯,據今人統計在這些地方與楊六郎有關的地名多達數十個,楊延昭在這些地方也留下了無數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明朝正德初年,有一位王姓商人,是安徽人,已經年過三十還沒有子嗣。他的姑父擅長相面術。有一天見到王某,其姑父面露憂愁之色,對他說:「你到十月應該有大難,不能夠逃脫,怎麼辦呢?」
  • 「藥王」孫思邈淡泊名利,仙風道骨,不慕仕途。他的學識和道行高深,「精識高道,深達攝生」,深懂得古今的修行攝生之道,相傳他活到141歲,外貌非常年輕,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修道的神奇,尊敬他如洛下閎、安期先生之類的神仙。孫思邈有哪些神通呢?
  • 岸上有一棟高樓,半夜裡,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燒,樓中人張惶呼叫,亂成一片。林孝廉忽見一個少婦,只穿內衣短褲,從樓上墜入船中。林孝廉見少婦衣不蔽體,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長袍拿過去,給她蓋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進船艙休息。自己則挑燈站在船艙外面,守護著她。
  • 雷州半島南渡河畔小鎮窯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國家各項運動對個人命運深刻影響下,展現堅強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狀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過河時吟誦的詩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狀元的資格便被褫奪了……
  • 根據《玉壺野史》卷一記載,曹彬滿周歲時,曹家舉行了慶生宴會。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擺在宴席上。眾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麼呢?
  • 故事中的漁民救人不圖名、不圖利、不圖報,既幫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個人積了很大陰德。自從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漁民就再也不打魚了。而漁民也得到了福報,在神佛的護佑下,不管災年豐年,他家的莊稼年年豐收,家中事事順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來,他活到八十多歲無疾而終。
  • 《壽康寶鑑》裡記載的一個因果故事,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藍潤玉的行為,在現代人眼裡,不僅不算啥錯誤,很可能還會被人以「痴情」「追求愛情」等來看待,會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戀」及「美好回憶」。可是,他的行為卻遭到了天譴惡報。
  • 北宋初年,在益津關一地(現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將楊延昭成功運用「火牛陣」大敗韓昌的五萬鐵甲騎兵,重現了這場經典戰役。
  • 鐵甲騎兵,是騎士與戰馬都穿著堅固鐵甲的兵種。他們同時具備極高的防禦與攻擊能力,主要用以前線衝鋒擊破步兵之方陣,在東西方戰史上都有過輝煌戰果的紀錄。在北宋時期的遼國也有著這樣一支精銳部隊,一度讓宋軍陷入苦戰,但這支部隊最後是如何被打敗的呢?這便是在河北當地流傳千年的楊門女將大破鐵甲騎兵的傳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