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高昌 千年蒼茫絲綢路

楚筠
font print 人氣: 24
【字號】    
   標籤: tags: ,

高昌古城坐落在吐魯番東45公里處火焰山南麓的木頭溝河三角洲,維吾爾族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是高昌回鶻王國的都城。古城始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漢代,初稱「高昌壁」,高昌之意即指其「地勢高敞,人廣昌盛」。


高昌曾經是回鶻王國的都城。(維基百科)

當時漢朝的戊已校尉就駐紮在這裡;東晉咸和二年,前涼王攻佔高昌,始置高昌郡;公元460年,柔然滅高昌,立闞伯周為王,建立了一個漢族地方王朝,設都高昌城;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唐滅高昌王國,在此設置了西昌州;後來吐蕃人和回鶻人又先後佔據高昌城,直到在公元十三世紀毀於元末的戰火。


高昌座落在吐魯番東45公里處火焰山南麓。(維基百科)

漢唐以來,高昌古城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連接中原中亞、歐洲的樞紐。因此,這裡商貿、文化活動頻繁,經濟活躍,是西域邊陲的重鎮。當時,高昌城內居住著漢、車師、回鶻、突厥等各種不同的民族,說著不同的語種,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形成了特有的高昌文化。古代高昌人講究服飾,色彩繽紛,還擅長美食,此外,著名的高昌古樂具有獨特的異域風情,被列入唐代十部大樂之一。


玄奘西域取經時,曾駐足於高昌。(維基百科)

高昌作為絲綢之路的重鎮,東來西往的使節、商人在這裡駐足,同時也是當時各種宗教傳入中原的門戶。唐代高僧玄奘於貞觀三年,離開長安,出玉門,經高昌,沿絲綢之路到印度取經,途中歷盡艱苦,這就是《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故事。

唐僧途經高昌時,受到篤信佛教的高昌王的熱情款待,並希望他留下作高昌國的國師,但唐僧西去取經之志不可動搖,無奈之際,高昌王只好灑淚相送至100里外的交河城。而唐僧與高昌王的友誼也成為一段佳話。現在高昌古城還殘留著有一處大型講經堂遺址,據說是當年玄奘法師講法之處。

高昌古城規模宏大,總面積有200萬平方米,是古西域保留至今最大的古城遺址,城郭高聳,街衙縱橫,護城河道的殘跡猶存。古城呈長方形,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與唐代長安城的建築布局大致相同。據史料記載,當時的高昌城共有12重大鐵門,城市內房屋多,有王宮、作坊、集市、廟宇和民居等,城內僧侶多。

外城大概為正方形,城垣高大,大部分猶存,有九個城門。其中南面三個,東、西、北面各有兩個。西面北邊的城門保存最好。內城居外城正中;西南兩面城牆大部分保存完好。宮城為長方形,在城的北部,北面宮牆就是外城北牆,甫宮牆即內城北牆。內城中偏北正中有一座不規則的方形小城堡,上面殘存一高十五米的建築物,俗稱「可汗堡」,意為王宮。

外城內西南角有一大型寺院,由山門、庭院、講經堂、藏經樓、大殿、僧房等組成,大殿內尚殘存壁畫痕跡,據說玄奘西遊取經,路經高昌,即居住在此寺內。外城內東南部還有一小型寺院,殘存一座多邊形的塔和一個禮拜窟,是城內唯一保存壁畫較好的地方。


高昌是西域保留至今最大遺址。(Getty Images)

悠悠兩千年的歲月,大漠的風沙,使得這座古絲綢之路上的西域古城,失去它往昔的繁華,靜靜地矗立在荒涼的戈壁大漠之中。後人至此,面對這些殘垣斷壁、那依然恢宏的輪廓以及出土的多文物,仍能體味千年之前,絲路的繁榮和古城的無限風華,以及古城所代表的那個時代的中華文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歷史早已給後世樹立了典範。如果真正想扭轉乾坤,唯一的選擇就是止惡揚善,施行仁德。
  • 皇帝或帝王是一個幾乎人人都知道的名詞,但是,它究竟是什麼含義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古人對它的理解和解釋。
  • 轉瞬間二百多年走過,曾經天下朝宗的西周最終還是亡於幽王的昏聵和殘暴。這再一次證明了敬天畏地的仁德之王才能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才能得到神的庇護,而倒行逆施的君王則只能是失道寡助。且讓我們繼續走進歷史的下一幕。
  • 春秋中後期,各諸侯國的經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政治形勢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經過不斷的兼併和鬥爭,許多小國消失了;而且重要的是諸侯國內部卿大夫的勢力逐漸發展起來,著名的如魯國的三桓,齊國的田氏,晉國的六卿。
  • 著地球村交流溝通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驚嘆於中醫的高妙,老子、孔夫子的深邃,中國詩詞、國畫的意境之美,中國樂器的美妙,周易八卦的神祕,中國服裝的風采,當然還有中華飲食文化的獨特……
  • 薛宣自出仕以來,歷任地方縣令、郡守和中央執法部門官吏,誠心為民,政績可觀。西漢成帝時,他由陳留太守左馮翊推薦調入,一年後稱職轉正。
  • 歷亡秦之亂,漢王朝定鼎中原。西漢立國之初,中央機構的設置基本上是承襲秦制,仍為三公九卿,但“三公”在名稱上對應改為“相國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府”,分掌政治、軍事和監查三權。對於“九卿”諸機構,內部結構亦有所調整、充實,職能亦有所增加,分工更加細緻。
  • 如果說三皇走過神人共處的社會。距今約五千年前,黃帝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華文化,其實中國人「敬天法祖」的特性,除了與上古神傳時代的人神共處有關之外,與黃帝被認為是中華民族共同祖先有著密切關係。黃帝之後有「絕天地通」的傳說,即人神分隔,中華民族就在神傳的文化基礎上,從黃帝時代開啟了以人為中心的、一幕幕璀璨的半神文化序幕。
  • 漢武盛世後,自漢元帝以下,歷代皇帝或優柔仁若,或耽於癖好,或短祚夭壽,出現宦官、外戚先後專擅朝政,導致綱紀紊亂、吏治腐敗的亂象。西漢從輝煌強大走向衰落,加上王莽篡漢,迅速走向敗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