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善的力量

當耗散結構理論遇到水結晶實驗(十一)

小巖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八、當耗散結構理論遇到水結晶實驗

萬物由何而「生」?萬物為何而「生」?什麼才是真正的「生」的機制?

當我們把水結晶實驗的發現與耗散結構的理論聯繫在一起來看的時候,當我們讓本文的兩大主角牽起手來的時候,答案才是更令人震驚的!當我們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發現水結晶實驗的意義,我們也才能真正找到耗散結構理論的機理,我們也才能真正回答關於結構體生成的機制,我們也才能真正觸及到事物的本質、問題的本質、結構體的本質和「生」的機制。

我們在本文的前半部分兜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其實就是在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等待將水結晶實驗與耗散結構理論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碰撞的時刻。為了介紹主角之一的耗散結構理論的出場,所以我們在前面上溯到熱力學第二定律,上溯到牛頓的宇宙論,其實這些分析都是為了闡述耗散結構理論而服務的,也都是為了讓耗散結構理論與水結晶實驗這兩大主角發生碰撞產生出「火花」而服務的。

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水結晶實驗與耗散結構理論就像找到了各自的另一半,他們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如同一把神奇的鑰匙,會讓我們打開神奇的「芝麻之門」,去窺探宇宙的奧秘,去窺探生生不息的生命奧秘、「生」的奧秘。

我們知道,即便是在實證科學體系之中,也有理論科學與實驗科學之分。通常情況下實驗科學的新發現往往是引導科學向前發展的動力,能夠推動理論科學新的發展。當然也有理論科學領先於實驗科學的情況,等待實驗科學去驗證它,例如愛因斯坦的理論貢獻就是如此。

我們的關鍵論點就在於此:水結晶實驗與耗散結構理論,一個是作為科學實驗,一個是作為科學理論,他們恰恰是一對兒可以相互驗證、相互推動的實驗與理論。耗散結構理論可以給水結晶實驗提供理論根據和理論解釋(實證科學層面的解釋),而水結晶實驗為耗散結構理論提供一種驗證。不僅如此,水結晶實驗觸及到許多耗散結構理論沒有能夠觸及到的問題,回答了許多耗散結構理論未能回答的問題,也為耗散結構理論找尋到它自身理論上無法找尋的答案。因此,水結晶實驗對耗散結構理論是補充,是發展,是更向前一步的推動與引領。而且水結晶實驗對耗散結構理論的這種推動不是以理論科學的形式,而是以實驗科學的形式來實現的,是用事實在講話。另外,這個水結晶實驗的發現也映證了普利高津的那句話:「對我們以自身為尺度的世界的發現才剛剛開始,而且看來和宇觀或微觀尺度上對世界的探索同樣地充滿著令人驚奇的情況。」 水結晶實驗的驚人發現恰恰是普利高津這種真正科學家所期待的和渴望的。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知道,耗散結構理論有一個沒能回答的根本問題,就是:什麼是負熵?負熵到底是什麼?換一個說法,耗散結構形成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系統與外界有能量交換,那麼什麼樣的能量才是必要的?是好能量?還是壞能量?耗散結構理論沒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在實證科學中根本沒有這個概念,只有「有效能量」或者「無效能量」的概念。好與壞是精神的層面,是道德的概念,似乎與物質的屬性毫不相干。與這個問題相關的、更深層的問題就是:能量的本質是什麼?是物質屬性?還是精神屬性?還是物質與精神一性的屬性?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耗散結構理論無法突破自身的框框、無法突破實證科學的瓶頸與認知的極限,所以無法尋找到負熵的本質,無法尋找到能量的本質。「無法」就是沒有方法,沒有法理,沒有「法」!因此,耗散結構理論的發展也需要有「更高的法」來指引。(待續)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很多人把課本當成了衡量知識與真理的標準,當成了衡量客觀發現的真偽的標準,當成了衡量科學發現的標準。
  • (shown)對於這些永恆的問題,現在科學有現在科學的解釋,古老文明有古老文明悠遠的傳說,而在每個人心底裡、在心靈的深處也許都有著自己的答案與信念。
  • (shown)牛頓實際上並沒有回答關於宇宙之「生」的問題,牛頓本人也不奢求或冒然解釋這種他認為是屬於「上帝的意志」的問題。他只是試圖用數學模型來描述這個現有的宇宙的秩序,而不是把它當作我們在物理學課本中所學到的「萬物之理」。
  • (shown)第二定律沒有揭示關於「生」的機制與「生」的過程,更沒有揭示「成住壞滅空」的全過程。而且它所揭示的「滅」的機制也是針對一個線性封閉的物質系統而言的。
  • (shown)耗散結構理論可概括為:一個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的開放系統(不管是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乃至社會的、經濟的系統)通過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在系統內部某個參量的變化達到一定的閾值時,通過漲落,系統可能發生突變即非平衡相變,由原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上、空間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狀態。
  • (shown)如果再往前走一步,耗散結構理論就必須徹底突破實證科學的框框和假設,因為當你開始觸摸到生命體和生命現象的時候,你就必須徹底改變那種「唯物」的思維,因為生命的根本屬性不是物質,而是精神,或者說是物質與精神的一致性。
  • (shown)一旦我們突破物質表層空間的認識侷限,一旦能夠觸摸到精神存在的能量屬性,那麼我們的認知就會全部突破,達到一種全新的認知。這就是我們要在「水結晶實驗」的分析中要給大家所揭示的。
  • (shown)「水結晶實驗」的意義就在於它通過一個簡明的實驗,直觀而通俗的向人們展示了物質與精神的真實關係,揭示了一切物質都可能存在著精神這樣一種事實,揭示了物質和精神是一性的、而不是分離的這樣一個事實。
  • (shown)萬物皆有靈性,萬物皆有精神,萬物皆有意志,萬物皆是生命。這是水結晶實驗告訴我們的。
  • (shown)水結晶實驗或許能夠幫助中國人找回我們失去的神傳文化的根,找回我們失去的與浩瀚宇宙相關聯的血脈,找回我們作為人的真正意義與使命!
評論